中國化工報記者1月20日從中國石化聯合會獲悉,聯合會參與組建的化工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正處于緊張籌備中。該基金將重點投資國內市場缺口大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、附加值高以及國家重點扶持的化工新材料項目,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和化工新材料企業走出去。其目標是通過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和倍乘效應,助推關鍵化工新材料品種的自給率在“十三五”時期達到80%以上。
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,目前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十幾個門類、數千個品種的化工新材料產品,廣泛用于電子電氣等多個關鍵領域,但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,總體還處于低端水平,高性能產品和高端牌號大量依賴進口。數據顯示,2014年我國化工新材料自給率為62%,其中工程塑料、高端聚烯烴塑料等產品自給率不到50%。
業內人士指出,化工新材料加快發展,應成為“十三五”全行業結構調整優化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工作,而抓緊組建化工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是必選項。北京瀾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,化工新材料是資金密集型產業,從產品研發到裝置建設,再到市場培育和應用推廣,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,目前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,部分中小企業甚至超過90%,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4年底,我國共有各類化工新材料生產企業上千家,其中民營企業數量超過60%。由于化工新材料的專業性很強,且資金供求信息存在不對稱性,部分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。相對于國有企業,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,資金需求越來越大、來源越來越緊成為一個現實矛盾和棘手難題。相比銀行貸款,產業投資基金提供資金的期限長,無需定期支付利息,屬于長期股權投資,深受中小民營企業的青睞。
根據初步設計方案,基金總規模暫定為50億元,將完全采用國際規范的基金管理模式進行管理,基金投向主要包括特種合成橡膠、工程塑料、高性能纖維、氟硅材料、可降解材料、功能性膜材料、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等領域。
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助理、材料化工處處長張方表示,在產業基金的引領和推動下,到2020年我國高性能樹脂、特種橡膠、高性能纖維、功能性膜材料及電子化學品等產品的自給率有望分別達到83%、80%、92%、75%及66%,整體達到80%以上。立足國內、實現自給,化工新材料將在“十三五”大放異彩,成為全行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和由大變強的第一名片。